????????為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3周年,作為一名老黨員,更應該思考公司的發展,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結合公司實際,我有一些思考,和大家共同分享。時間進入2014年,國際國內形勢依然不明朗,對于以傳統的招標、外貿為主業的服務貿易企業來說,如何進行公司的定位和業務的拓展,是擺在公司所有同事面前的一個不容回避的問題。就上述問題,我個人有些不太成熟的想法,供大家討論。
????????
????????(二)國內宏觀調控政策綜述
????????當前,中國經濟潛在增長率下行,要素稟賦情況發生變化,經濟領域呈現出若干問題,十八屆三中全會與中央經濟會議針對中國經濟發展階段長期與短期特征、問題,提出中長期改革方向與2014年宏觀調控思路。政策取向將顯著影響今年宏觀經濟走勢與結構調整取向。中央工作會議全面貫徹了新時期改革的精神,一是更加注重發揮市場的力量,減少政府在經濟領域中的干預,強調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把改革創新貫穿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各個環節。經濟工作六大任務中,沒有將“宏觀調控”放置首位,顯示出發揮“市場決定性作用”的決心。二是更加注重政策的連續性與穩定性,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完善結構性減稅政策,保持貨幣信貸及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推進利率與匯率機制改革。
????????其次,就前面國際國內形勢的分析,對于公司的業務拓展,我思考如下:
????????(一)堅持走貿易和實業相結合的道路????????公司已經走過12個年頭,公司的業務從單一的招標代理,已經延伸到招標進口一條龍代理業務;從簡單的設備進口代理發展到大宗商品、設備的進口和內貿,以及技術含量高的成套設備的出口等業務;從單純的服務貿易向國家鼓勵的實業企業發展。不斷創新,不斷進步。目前像省一級的貿易型企業,在貿易方式和核心競爭力方面都走到了拼銀行資源、拼代理費、拼人脈關系的同質化競爭的老路上去了,缺乏創新和改革。因為風險和利潤的嚴重偏離,使得抗風險能力偏弱。同時,國家對結構調整中的實體企業跑路的容忍程度也相對提高,這樣一來我們代理的企業就頻頻出現問題,使得為企業代理進出口的各級貿易企業更加如履薄冰,風險系數顯著提高。雖然我們在風險防控方面顯著加強,但國際國內形勢的嚴峻,我們的風險確實在上升。基于此,我認為就目前的情況,我們必須要找到一條和貿易相關,利潤率高的企業發展模式:貿易和實業結合。但結合不是簡單的結合,需要符合幾個條件:1.符合國家鼓勵類發展政策;2.公司在這個行業有一定資源;3.能和目前貿易的種類和行業能緊密的融合;4.有進有出,進口規模和出口規模能夠有機匹配。5.量力而行。公司發展到現在,必須要有所突破,而貿易和實業的結合提供了突破的渠道,也看到了企業的發展前景。目前公司在LNG加氣船和長江加氣站的建設穩步推進,符合大趨勢,需要繼續加強投入,以期不遠的將來為公司帶來豐厚的回報。同時,公司在非洲的實業投資也在向前推進,由于非洲原材料的價格優勢,加上國內工廠制造業的配合,能在進口非洲粗加工產品方面獲得較高利潤,同時也有一定進出口規模。這也是走差異化發展道路的重要一步。
????????(三)結合優勢行業,延伸和拓展業務結構深度
? ? ????在第二點中我們提到了公司招標業務在醫療、高校、煙草等方面的行業優勢,公司也開始逐漸推進醫療器械、高校儀器和煙草設備方面的投標業務,這在公司的業務延伸方面做出了新的示范。招標和投標永遠是相輔相成的,我們在招標方面對政策法規的熟悉和理解,對客戶資源的掌握,都是我們在投標業務中的優勢。全力推動,因地制宜。但投標業務也對公司的人才、資金、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技術人才的儲備,后續資金的投入和回籠管理等。由于設備投標對技術以及售后服務方面的要求,在自己培養人才的同時,還需要在專業人才的引進方面下工夫。以醫療器械為例,我們在醫療設備方面的招標業務已經做了十多年,和醫療系統的關系都比較好,如何在平衡好招標和銷售的關系后加大對醫療器械銷售的投入,增加相關產品的代理數量,值得深入研究。同時,在醫療專業人員的引進方面已經做了比較多的工作,為今后的發展奠定了較好的基礎。????????(四)積極把握國家宏觀經濟政策,拓展新興行業
????????十八大以來,國家對房地產的調控,對落后產能的淘汰的升級,中央的減政放權,以及對新能源、新材料、三網融合、生態中國等新興產業的大力扶持,都是新一屆政府在宏觀經濟層面上新的舉措,我們要順勢而為,深入分析,結合目前公司的實際業務,進行研討,找到自己能深入挖掘和拓展的行業和企業。比如以前我們業務有合作的鋼廠,水泥廠,污染大的行業就不應該是我們發展的方向,相反,我們可以在環保、水利、軌道交通、醫療、電子、機器人、娛樂設備方面加大開發力度,創新現有公司業務發展模式,充分調動相關資源,開發新形勢下的新外貿行業格局。公司作為傳統的國有企業,政策取向非常明顯,一個大的政策的調整和出臺,對我們都有比較大的影響。像經濟形勢不好的情況下,政府的各部門如商務廳、發改委、經信委等部門都會出臺積極鼓勵進口或者出口的補貼政策,我建議設立專門小組來研究,派專人來跟進爭取補貼的流程,對口溝通相關政策的實施和補貼的落實。現在業務的收益呈現下降的趨勢,而補貼則是對公司效益最大化進行有益補充的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